研发质量管理
非典型质量老兵讲研发质量
举办时间:2021年5月14-15日(深圳)
课程收益
o 解决的企业关键问题:
①.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,有些公司研发团队走完研发流程,开发出来的产品在试销期因质量问题就寿终正寝。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不同的后果,到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,包括哪些质量活动?
②. 一说到产品的质量,各级员工们都认为很重要。但是一具体到某个项目,大家就会有因为时间紧、人员不够、试验环境不健全等诸多理由有意无意的放弃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。该如何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,既能确保产品质量,又能满足时间和成本的要求呢?
③. 公司也通过了ISO9000/TS16949/CMMI L3等的认证,也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,但在促进公司产品的质量方面仍然感觉不受控。这是为什么呢?如何才能让这些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呢?一些成功企业,如华为技术公司,如何保证新产品开发流程得到贯彻执行?
④. 一线开发人员还会说“没关系,只要你们测试出来问题,我很快就可以改好的”。好像他们只管开发。应该如何让开发人员认识到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,不仅仅是测试出来的呢?产品设计流程应该是什么样子?
⑤. 研发质量体系建设要关注哪些内容:测试、技术评审、过程审计、新物料认证、经验教训总结、质量数据统计与分析、质量回溯,这些都需要掌握,有了这些方法充足吗?新产品的质量管理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的活动?
⑥. 公司一直以来都重视测试,测试人员也不少,但是我们发现测试总是不彻底,有些问题也发现不了。测试用例的设计缺乏方法,也不知道该测还是不该测。到底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测试工作应该如何开展呢?仅仅由公司测试部人员的测试工作足够吗?
⑦. 我们公司也对产品进行测试,但是为什么每次开发出来的产品交付到市场后都有那么多的问题。测试人员怎样才能做到尽早发现产品中的问题,减少后期修复问题的成本,提升客户满意度呢?
⑧. 质量管理就是质量部人员的事情,与研发人员关系不大,与采购、生产、市场关系更小。所以质量部的工作抓好了,产品质量就上来了。真的是这样的吗?
⑨.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,公司也要求各个项目组组织产品技术评审。但是感觉每次技术评审都是走形式,没有真正能够发现问题,很多问题还是遗留到了测试阶段甚至用户手中。该如何提高产品技术评审的有效性?
⑩. 公司也成立质量保证小组来加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监控。但是我们却发现,开发人员根本不理会质量保证人员,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还在这里指手画脚。质量保证人员在这时,应该如何做呢?如何才能让公司管理层和开发人员认识到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呢?
⑪.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,有些公司的质量部是做检测的,有些公司的质量部是做测试的,有些公司的质量部是负责ISO9000体系维护和客户投诉的,一个公司的质量部真正的职责是什么?
⑫.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,中国大部分企业,产品出了问题会立即进行组织人员改正缺陷,难道只做这些质量改进工作吗,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预防类似缺陷发生?
o 具体收益:
①. 正确认识产品质量:质量与需求、流程、组织层级、研发团队、开发周期、开发成本的关系;
②. 掌握质量相关的基本概念:质量、质量等级、质量成本、过程质量、产品质量、质量计划、质量保证、质量控制、质量改进等;
③. 了解产品质量及测试过程与产品开发过程的关系;
④. 掌握在研发过程中构建研发质量的理论、方法、工具,如新产品研发流程、研发质量保证、研发测试、研发技术评审、新部品认证、DFX(可制造性、可测试性、可服务性、可靠性)、质量回溯等方法与工具;
⑤. 掌握研发体系质量管理组织的建设,如研发质量管理部职责分配、研发团队中质量保证人员与研发团队关系;
⑥. 具体实用的领域:
n 新产品、新技术开发流程;某技术公司的新产品开发流程示例;
n 掌握制定产品开发质量计划的关键内容及其制定方法,研发项目质量计划模板;
n 掌握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——技术评审的方法和工具、DFX;
n 掌握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——产品测试的方法和工具;
n 掌握质量保证的组织建设、主要工作、关注要点、与开发团队的有效合作方式等;
n 掌握研发体系质量组织结构类型、职责分配、研发团队中质量管理的职责分配。
⑦. 个人对质量长期思考与总结的分享
o 讲师主要观点:
①. 研发质量管理不是质量部的管理,而是整个公司的质量管理,涉及到市场、研发、生产、采购、服务、售后、质量等多个专业领域人员的参与和贡献;
②. 产品的质量好与坏是与产品的需求密切相关的,离开了市场、客户需求来谈质量毫无意义;
③. 产品的质量高与低是与产品的开发过程密切相关的,过程的质量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质量;
④. 产品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,不是测试出来的,依赖于更多的测试投入不一定带来更好的结果;
⑤. 质量成本告诉我们通过更多更有效的质量保证QA投入以减少质量控制QC的投入。
⑥. 缺陷要立即解决,但缺陷是可以预防的。